(来源: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 信网6月16日讯(记者 孙倩)经过近10个月的研发制造,近日,我国海上首个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设备建造在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全部完成。 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模块重约750吨,核心设备包括二氧化碳压缩机橇、分子筛、冷却器等,是恩平15-1中心平台的重要装置,将服役于我国南海珠江口盆地的恩平15-1油田。 该项目将海上油田伴生的二氧化碳分离和脱水后,回注至地下咸水层,永久封存于地层深处。项目采用海上平台特有的模块化和成橇布置方式,应用相态控制、脉冲控制、联和振动分析等前沿技术,研制适用于海洋高湿高盐环境的首套超临界大分子压缩机和首套复合材料二氧化碳分子筛脱水橇,形成了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回注、封存工程技术体系、成套装备及管理经验。这项工程的应用在我国乃至亚洲范围尚属首次,预计每年可封存二氧化碳约30万吨,累计封存二氧化碳146万吨以上,相当于植树近1400万棵或停开近100万辆轿车,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海上油气田的绿色开发探出了一条新路。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是国际公认的有效促进碳减排的重要措施,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中国海油联合国内厂家集中攻关,实现了海上二氧化碳封存关键设备的全面国产化。 文章来源:信网。如上内容为青岛信息港(www.qingdaoxinxigang.cn)官方网站综合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青岛信息港官方网站是山东青岛区域化综合性新媒体平台,目前青岛信息港已全网覆盖,主要有今日头条、微博、微信、哔站、知乎、搜狐新闻、网易新闻、腾讯新闻、新浪新闻等商业平台,以及中央和省市地方官方媒体平台入驻号,实现了全网覆盖。青岛信息港是山东半岛地方信息门户,拥有广播电视经营许可证,按规定进行工信部和公安局的备案,内容源于网络,版权归原网站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如需转载时请保留原版权的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