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即墨区华山路小学) 信网6月11日讯(通讯员 张涛 记者 谷正原)“树木青翠、渔船杨帆、千年商都、泉海即墨、大欧鸟笼……”6月10日,信网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华山路小学版画教学工作室看到即墨区风景呈现在多幅版画之中。这些版画水墨浸润、设色雅丽,所特有的独特韵味与中国传统绘画一脉相承,更把即墨区风貌元素糅合其中,形象鲜活逼真,让人无法想象作品出自十来岁孩子之手,令人叹为观止。 在6月11日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青岛市即墨区积极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学生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近年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华山路小学在校园积极推广“戏曲、灯谜、陶泥、古筝、太极、气功、书法”等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断丰富校园课程体系,多渠道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创新的能力。版画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被称为“印”出来的绘画。它借助于印刷的方式,将图像转印到木板、织物、合成材料等承印物上,集绘画、手工制作于一体。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打造魅力校园文化,2018年开始,即墨区华山路小学将版画作为社团内容进入课堂。 “爱国爱家的教育,不能课堂上说说,一定要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家乡,看到家乡的美,才能让他们进一步爱家乡;而版画教学对师生的要求非常高,不仅能提高老师们的教研视野和水平,还能更高层次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认知和创作能力。”华山路小学副校长卢赟说,把本土文化融入版画课程中,并说好即墨故事,是最好的方式。近年来年,以发扬本土水乡文化、推动水印木刻版画发展为出发点,华山路小学提出了以即墨文化为主题进行水印木刻版画教学的教学探索构想,并开始为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参与,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去触摸、去感受,充分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每节课的版画体验,则是孩子们最兴奋的一环。在朱润华老师的辅导下,同学们认真地制作,看着自己亲手完成的版画作品脸上满是自豪与喜悦。 “我们开设版画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刻板技艺,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其次是加强学生实践活动和动手、动脑能力,拓宽艺术视野,提升创造能力,体验创作的主体性、独立性、连贯性。”华山路小学副校长卢赟说。 文章来源:信网。如上内容为青岛信息港(www.qingdaoxinxigang.cn)官方网站综合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青岛信息港官方网站是山东青岛区域化综合性新媒体平台,目前青岛信息港已全网覆盖,主要有今日头条、微博、微信、哔站、知乎、搜狐新闻、网易新闻、腾讯新闻、新浪新闻等商业平台,以及中央和省市地方官方媒体平台入驻号,实现了全网覆盖。青岛信息港是山东半岛地方信息门户,拥有广播电视经营许可证,按规定进行工信部和公安局的备案,内容源于网络,版权归原网站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如需转载时请保留原版权的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