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网) 信网4月15日讯(行动员 顾青青)根据青岛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要求,到2035年青岛要基本建成青岛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虽然青岛在区位、政策、产业发展、人才、国际贸易、交通等条件具有显著优势,但与上海、北京等已具备相当规模的金融中心相比,金融业发展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如何进一步加快建设青岛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城投集团业务经理葛振在今年两会发表了自己的建议。 “虽然青岛无论在金融综合竞争力、区位因素,还是在政府政策支持都具有优势,但整体与已具备相当规模的金融中心城市相比,存在存贷款结构待优化、金融集聚程度、创新能力、市场辐射能力偏弱、金融人才不足、金融机构业务种类单一,业务开拓创新能力弱等问题。”青岛市政协委员葛振认为,青岛应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和政策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从五面入手建设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 建立全市场覆盖的资产配置体系。依靠创新驱动,利用全球的战略布局优势,构建内外协同的全球资产管理网络和信息网络,打造境内外、多币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的资产配置体系。 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发挥好中国在绿色金融市场规模巨大、政策体系成熟等方面的先行优势,参与和引领绿色金融相关领域国际合作,主动提出绿色金融国际话题探讨,积极参与国际间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的构建,为中国乃至亚洲地区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国际空间。 以金融为引领建设智慧城市,推动金融聚集区建设。借助金融企业支付结算、普惠金融、科技网络优势打造智慧政务线上平台,优化营商环境。通过电子社保卡等介质,借助金融企业科技优势,推动普惠金融服务业务发展,加快金融服务下乡,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以服务岛城实体经济为根本出发点,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多渠道投资融资引资,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金融服务和融资支持。加快金融聚集区建设,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入驻,尽快形成集聚效应。 打造国际金融人才新高地。加大对专业人才和高级人才的引进与再培养模式相结合的力度,鼓励产学研相结合,鼓励金融教育与国际接轨,建设金融人才培养基地,优化人才环境,吸引国际优秀人才到青岛创新创业。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生态体系。抓住自贸实验区建设机遇,在跨境人民币借款、跨境人民币结算、本外币双向资金池、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等方面,升级银行机构、金控类平台公司的金融服务和金融创新能力。 文章来源:信网。如上内容为青岛信息港(www.qingdaoxinxigang.cn)官方网站综合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青岛信息港官方网站是山东青岛区域化综合性新媒体平台,目前青岛信息港已全网覆盖,主要有今日头条、微博、微信、哔站、知乎、搜狐新闻、网易新闻、腾讯新闻、新浪新闻等商业平台,以及中央和省市地方官方媒体平台入驻号,实现了全网覆盖。青岛信息港是山东半岛地方信息门户,拥有广播电视经营许可证,按规定进行工信部和公安局的备案,内容源于网络,版权归原网站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如需转载时请保留原版权的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