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日庄镇东朱毛自然村村民王金凤家大梨喜获丰收。(来源:莱西市委宣传部) 信网9月2日讯(通讯员 程强 李学 记者 谷正原)青岛莱西市借助莱西湖优越自然环境,大力发展大梨特色产业,持续推进规模化扩张、链条式发展,积极拓展“农业+旅游”新模式,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这两天,莱西市日庄镇的近2万亩大梨迎来收获期。梨园中金灿灿的果子挂满枝头,个个圆润饱满,村民们每天忙碌采摘大梨,尽享丰收的喜悦。日庄镇东朱毛自然村村民王金凤种有五亩秋月梨,由于前期管理到位、气候适宜,大梨产量和质量都有所提升,收入也高于往年。“亩产能有五六千斤,价格高的时候卖到5.5元一斤,一亩地能挣五六万块钱,比去年好很多。”王金凤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莱西市借助当地紧邻莱西湖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按照“因地制宜、优势开发、示范带动、扩大规模”的思路,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参与引领,带动群众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重点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梨产业,先后培育发展丰水、新高、秋月和黄金等优质品种,全面提升特色农产品种植能力和水平。 在青岛鲜可多有机果蔬专业合作社,50多名村民每天忙着分拣、打包,装箱,将大梨发往全国各地批发市场和商超。青岛鲜可多有机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邴龙江介绍:“今年销售量比去年提升了百分之五十,现在基本上全天不停地运转,工人两班倒,每天晚上发货到很晚,中秋节前,一天线上的销量大约两三万斤,线下达到十几万斤。” 为持续推进产业规模扩张,莱西市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开拓思路,通过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发展大梨特色产业,推行规模化经营,多举措多渠道多形式地拓宽农民致富道路,打造形成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大梨已成为当地的特色品牌农产品,种植面积达18400多亩,平均每亩年产量6000斤以上,亩均年收益2.5万元。主要销往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甚至远销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莱西市日庄镇农科中心主任刘军介绍。 在做好特色农产品发展的基础上,莱西市不断推动产业链条提档升级。实施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适度发展第二产业,同步发展产业观光、果品交易、电商物流等功能;推动构建集农产品规模化种植、冷链存储、果品鲜切加工、国内外供销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同时,借助得天独厚的滨湖本底、文化禀赋和农业农村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文化+”“旅游+”,着力培育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康养度假、研学科普等特色业态,以“美丽村居+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的培育和建设作为促进“三产融合”“农文旅三位一体”的重要抓手和工作靓点,建立以“特色种植、交易物流、观光科普、文化体验为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挖掘农业多种功能,打造独特的乡村旅游振兴体,全面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文章来源:信网。如上内容为青岛信息港(www.qingdaoxinxigang.cn)官方网站综合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青岛信息港官方网站是山东青岛区域化综合性新媒体平台,目前青岛信息港已全网覆盖,主要有今日头条、微博、微信、哔站、知乎、搜狐新闻、网易新闻、腾讯新闻、新浪新闻等商业平台,以及中央和省市地方官方媒体平台入驻号,实现了全网覆盖。青岛信息港是山东半岛地方信息门户,拥有广播电视经营许可证,按规定进行工信部和公安局的备案,内容源于网络,版权归原网站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如需转载时请保留原版权的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