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机合同签了,航班也正常运行了好久,可是包机人陕西众泰航空旅业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泰航空”)却没有按时把包机费付给青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航空”),青岛航空认为众泰航空未按时付款,是违约一方,而众泰航空则称青岛航空调减航班给公司造成了损失。在这桩牵涉了两家航空企业的官司里,究竟谁才是违约在先的一方,谁该来为已经起飞的航班买单?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了这一判决结果。 包机起飞众泰航空却没付款 青岛航空又遭遇航班调减 2019年3月,青岛航空与众泰航空签订了一份包机合同,众泰航空将对青岛航空在2019年3月至10月青岛=汉中=昆明的航班进行包机。合同签订后,众泰航空支付230万押金,在航班正常运行期间,青岛航空计算的包机账单费用共计约533万元。根据青岛航空提供的证据,公司每月9日前后都会将前一个月包机费的账单发送给众泰航空,但众泰航空却没有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付清包机费用。不过,汉中市机场管理局在2019年7月和8月向青岛航空转账两笔共计254.8万元补贴款,这笔费用被青岛航空冲抵了众泰航空的包机费。 2019年9月,根据国际民航局控总量调结构工作的通知,青岛机场要按照规定调减航班数量。而由于青岛=汉中=昆明航班正常性连续两个月排名倒数第一,青岛航空执飞的62趟航班被取消,而被取消的航班也正是由众泰航空包机的。 在得知航班被取消后,众泰航空曾尝试与青岛航空协商停航损失的处理方式,表示由众泰航空自行消化9月停航的损失,而10月的航线由青岛航空运营,众泰航空配合销售。 民航局文件不被认为是不可抗力 因为迟迟没有收到众泰航空的包机费用,青岛航空一纸诉状将众泰航空告上法庭。而与此同时,众泰航空认为青岛航空单方面停航的行为给公司造成损失,反诉青岛航空,要求赔偿青岛航空赔偿88万余元。 这桩因包机引发的纠纷由城阳区人民法院进行审理。法院认为,双方签订的包机合同合法有效,众泰航空理应在约定时间内支付包机费用。包机合同中还约定,若众泰航空未按照合同履行义务,青岛航空有权以包机押金冲抵包机欠款、违约金等损失。因此,在将230万元押金和254.8万元补贴冲抵包机费后,众泰航空实际欠付的包机费约为48万余元。 法院还认为,虽然国家民航局下发了文件,但这一要求并不属于法定的不可抗力范畴。青岛航空依据这一文件调减航班,确实构成违约。而在青岛航空违约在先的情况下,又要求众泰航空承担欠付包机费的违约责任,显然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法院也没有支持这一主张。 而对于众泰航空提起的反诉,城阳区人民法院认为众泰航空曾明确表示,9月停航的损失由其自己承担,而由于不确定10月份航班能否正常运行而带来的损失,既无法通过评估确定,众泰公司也没有提供有效证据证明,因此法院也不支持其要求青岛航空赔偿经济损失的主张。 众泰航空上诉也被驳回 城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众泰航空要支付欠付的包机费48万余元,并驳回众泰航空的反诉。但众泰航空不服这一结果,向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上诉。 在青岛航空与众泰航空签订的包机合同里有这样一条约定“若承运人因动力调配,飞机定检等原因而临时取消或调整航班,应事先电话或书面通知包机人,双方对因此而取消之航班不予结算。取消、延误、保护航班的旅客处理程序参照承运人定期航班不正常航线处理程序,费用由承运人承担。” 正是因为这条约定,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理时纠正了城阳区人民法院关于青岛航空违约在先的认定,一方面,双方在合同中并未约定被上诉人临时取消或调整航班构成违约;另一方面,合同中也约定了若众泰航空不能及时付款,青岛航空有权采取限制销售、取消航班等措施或随时解除合同,因此造成众泰航空或旅客损失的,青岛航空不承担任何责任。 而对于众泰航空要求青岛航空赔偿经济损失的主张,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众泰航空没有合理证据证明其损失,因此不予支持。 最终,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一审判决认定部分事实有误,但判决结果正确,应予以维持。(文/信网见习记者 汪子扬) 文章来源:信网。如上内容为青岛信息港(www.qingdaoxinxigang.cn)官方网站综合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青岛信息港官方网站是山东青岛区域化综合性新媒体平台,目前青岛信息港已全网覆盖,主要有今日头条、微博、微信、哔站、知乎、搜狐新闻、网易新闻、腾讯新闻、新浪新闻等商业平台,以及中央和省市地方官方媒体平台入驻号,实现了全网覆盖。青岛信息港是山东半岛地方信息门户,拥有广播电视经营许可证,按规定进行工信部和公安局的备案,内容源于网络,版权归原网站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如需转载时请保留原版权的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