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混凝土车站效果图(来源:青岛地铁) 信网7月5日讯(记者 顾青青)以创新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青岛地铁集团第二建设分公司在地铁7号线、15号线建设中积极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推动地铁建设实现安全、优质、高效、绿色、智慧、和谐的总体建设目标。坚持“建设为运营、运营为城市”的理念,两条线路创新性地使用的这些“高科技”,直接拉满线路周边群众和开通后乘客的“体验感”。 两条线路机械化率超过95% 更安全也更安静 为解决富水砂层中施工安全的问题,两条线路优化线路走向及埋深,大幅提高区间机械化率。其中地铁7号线机械掘进区间由原来的72%提升至96%,15号线区间机械化率亦高达95%以上,区间机械化掘进技术能够最大程度降低传统矿山法爆破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及噪音。 盾构机械照片(来源:青岛地铁) 7个过街通道采用顶管法 减少周边道路影响 机械顶管法施工是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发展新趋势,能够较好适应富水砂层等第四系软土地层,减少施工工期,降低施工风险,有效控制地面沉降和对周边市政道路的影响。 目前该工法在地铁7号线二期文峰路站、鹤山路站,15号线一期丹山南站、玉霞路站、仙山路站、文阳路站、春阳路站中共计7个过街通道中应用。 此外,7号线蓝鳌路站、青威路站等站点,创新引入拱形盖板盖挖施工理念,采用永临结合盖挖方案,有效解决临时铺盖管线及交通多次改移等问题,减少对市民出行的影响。 矩形顶管机械照片(来源:青岛地铁) 7座明挖车站无柱化设计 一眼望去更“敞亮” 青岛地铁在二期建设的过程中创新暗挖车站弧形中板设计理念,地铁1号线中实现4座暗挖无柱车站。三期建设进一步创新设计,实现新型明挖无柱车站设计方案。 目前地铁7号线二期工程全线明挖车站14座,其中7座车站采用了新型无柱断面,实现了站厅无柱、站台公共区无柱;另有2座车站采用了装配式施工,实现了站厅无柱,建成后将大幅提升运营服务体验,同时可利用弧形顶板空间以及优化设备区管线敷设条件等措施,减少了设备区砌筑墙体量,降低管线支吊架用量,提升了运营检修的便利性。 高品质混凝土打造“简约风” “高级灰”车站低碳环保 在7号线、15号线的车站的建设中,在公共区采用绿色低碳高品质混凝土,提高材料性能,提高施工质量,增强混凝土自防水能力,可结合车站一体化设计简化装饰装修,以精简的装饰营造站内空间,打造类似于清水混凝土风格的低碳建筑。 此外,7号线和15号线实现3座预制装配式车站、2座预制地连墙式装配式车站、1座地铁车辆段厂房装配式建筑。相较传统现浇车站人员投入多管理粗放等问题,全方位预制装配建造技术具有人员投入少、施工速度快、质量效果优、环境友好等优势。预计节省混凝土21000吨、钢筋6000吨、模板2400立方米。 文章来源:信网。如上内容为青岛信息港(www.qingdaoxinxigang.cn)官方网站综合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青岛信息港官方网站是山东青岛区域化综合性新媒体平台,目前青岛信息港已全网覆盖,主要有今日头条、微博、微信、哔站、知乎、搜狐新闻、网易新闻、腾讯新闻、新浪新闻等商业平台,以及中央和省市地方官方媒体平台入驻号,实现了全网覆盖。青岛信息港是山东半岛地方信息门户,拥有广播电视经营许可证,按规定进行工信部和公安局的备案,内容源于网络,版权归原网站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如需转载时请保留原版权的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