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喜报(来源:青岛为明学校公众号截图) 信网6月29日讯(行动员 于晓)大红色的喜报上印着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两所高校的名字,青岛为明学校的骄傲与喜悦从手机屏幕都溢了出来。不仅如此,学校在宣传教育成果时,还特别强调了录取率,称“我校双一流录取率名列新区前茅”“高考录取率、录取高校水平列新区前茅”。学生成绩好,学校感到骄傲是人之常情,可如此宣传却与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相违背。 信网注意到,早在高考成绩发布之前,青岛为明学校就已经开始宣传学校的高考成绩了。6月17日,学校在其微信公众号发文,称2022届体育特长生捷报频传。在文章的开头,青岛为明学校设计了一张高考喜报,祝贺该校一名同学将被北京大学录取。而为了突出学校在体育特长生升学方面的成绩,青岛为明学校还细数了近年来被知名高校录取的情况,表示“双一流录取率名列新区前茅”“高考录取率、录取高校水平列新区前茅”。 学校宣传升学率名列前茅(来源:青岛为明学校微信公众号截图) “我记得教育局是有规定的,学校都是不能宣传录取率的,而且各个区也不能以录取率进行考核。那么,为明学校说的‘录取率名列前茅’是怎么出来的?是谁给各个学校的录取率进行排名了?”在看到青岛为明学校的文章后,有了解教育部门规定的市民提出了这样的质疑。 每年高考过后,取得优异成绩的考生都是学校的“掌中宝”,学生能够被知名高校录取就是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的写照。但随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推进,考试分数早已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而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早已发布了多项规定,明令禁止宣传和炒作高考成绩。 2022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严禁以各种方式公布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喜报”“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2022年6月印发的山东省《教育督导问责办法》实施细则也将“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列入了应当予以问责的情形。 28日上午,信网就此事联系了青岛为明学校办公室。在与校方工作人员的沟通中,对方似乎更关心是什么人发现了这一问题,“具体我得问一下领导才能答复。”但截至发稿,青岛为明学校暂未对此事进行回应。 信网也就这一问题联系了西海岸新区教体局招考部,工作人员明确表示,根据规定是不允许对区域内高中学校升学率、录取率进行排名的,教育主管部门也不会就此进行统计和发布,“学校从哪儿得到的消息我们也不清楚,但西海岸新区是没有按照高考成绩给学校排名次的。” 文章来源:信网。如上内容为青岛信息港(www.qingdaoxinxigang.cn)官方网站综合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青岛信息港官方网站是山东青岛区域化综合性新媒体平台,目前青岛信息港已全网覆盖,主要有今日头条、微博、微信、哔站、知乎、搜狐新闻、网易新闻、腾讯新闻、新浪新闻等商业平台,以及中央和省市地方官方媒体平台入驻号,实现了全网覆盖。青岛信息港是山东半岛地方信息门户,拥有广播电视经营许可证,按规定进行工信部和公安局的备案,内容源于网络,版权归原网站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如需转载时请保留原版权的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